本網誌是從QOOZA「隨意之歌」哪裡遷站過來的。雖然有點不捨,但由於那邊人流極少,而且本人對那裡的回文風氣抱有些許成見,最後決定忍痛遷站。
本站所寫的純屬本人的意見和體會,歡迎大家留言回覆進行討論。未來還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* * * * *
第一次讀這句話是在社交網站的一則圖片分享,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當時除了一陣詫異,還有一股打從心底、切斯底裡的認同,猶如井底被微光照亮,雨雲被春風撥開,露出晨曦的光芒。為甚麼我從來沒這樣想過呢,我對自己說。
然後,很快的,我把這句話拋諸腦後。至於原因,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。或許是我糊塗把它丟低了吧,又或許,是我被現實蒙蔽了。不用錢這樣不設實際的事,讓它成為過去就好,腦袋裡只需要留下那些「應該」要有的。現在的我驚覺,這句話是不是事實,有沒有可能實現,根本一點也不重要。這句話所想表達的,是一種對現實的控訴,是一種對幻想的追求。又有誰不知道旅遊不可能不需要錢。
今年寒假我去了兩次旅行,先去了日本大阪,然後到了新加坡,兩躺旅程不過相差兩星期多。說到這,仿佛有點奢侈,但是旅行的價值是不能被取代的,只好在平時節約點吧。日本我在這一兩年也有去過,但不管去多少次也同樣叫人流連忘返。至於新加坡,上次到訪已經是我孩童時的事了,這次可說是新的體驗。兩個城市給我的印象真的是非常不同。
先說大阪,摩登的街道,熱鬧但不煩囂。縱使冬季的寒風凌厲,但街上的生氣彷彿懂得聚成一束,成為心中的一絲暖流。日本人有禮的文化,相信每個人都清楚知道,從我第一次來到日本開始,一直都沒變,這裡就不多花筆墨了。但有一點是值得一提的,就是每位店員的笑容。從我踏入店鋪的一刻,我就有點在意。先是感到奇怪,接著是一絲的感慨。雖然日本人的英文多不流利,有時根本不懂得跟你溝通,但他也會盡全力,運用身體語言,或是有限度的英文生字,跟你說明。從來不覺是硬銷,而且笑容長駐。我有次來到一間服飾店,試穿了數件襯衣圍巾,但最後因為款式不對而空手離開。店員仍然露出一面可惜的微笑,就像跟你說「對不起我們沒有令你滿意的款式。」。對,這並不誇張,也沒偏袒或先入為主,我是真的這樣覺得。對於一開始奇怪的感覺,我反而覺得不好意思。這樣的微笑,現在的香港有機會做到嗎。
至於新加坡,首先要說的是它作為多文族城市這一點。不管是馬來西亞人、印度人、華人還是白人,在市内可說是隨處可見。而且最為特別的是,市內有些地區是特地為不同的文族的居民而設。不要誤會,這不是要離間或有任何歧視意味。這一切,我認為都是為了方便不同的居民。以小印度為例,它就是一個極具印度色彩,印度文化濃厚的一個區域,吸引了不少印度裔居民聚居於此。走在路上,眼見大多婦女都穿著顏色奪目的紗麗,兩側商舖都在展示著這印度傳統服飾。此外,亦不時碰見印度教堂和佛教堂。從裡面傳出的奏樂聲和經文念誦聲,為城市增添一點異國風情。這裡被稱為小印度,也不為過。
另外新加坡給人的印象都是國際都會的模樣,但這次到訪,卻有一種本地文化為重的感覺。可能是因為這次入住的酒店在牛車水唐人街附近,看到的不再是密集的高樓大廈,而是平房、唐樓,和路邊小店。路邊串燒肉串、榴槤、黑咖啡、熟食市場,這些聽起來並不怎麼高尚,但可口、地道。本地人興高采烈的吃著喝著,我們也興高采烈的吃著喝著。
旅行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拍照留念、打卡炫耀,或忘我的消費。旅行的真正意義是要感受生活,感受他人生活,然後把體會化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。有些事,不親自踏上他國土地,是無法感受的。看再多的旅遊介紹、文化專題也不過是紙上談兵,有的只是文字,但缺乏味道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這句話來到我們身處的年代,仍多少有它的道理。
期待下一次的旅程。
SEI 18-1-2014
寫於從新加坡回程的飛機上
本站所寫的純屬本人的意見和體會,歡迎大家留言回覆進行討論。未來還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* * * * *
大阪 難波區 |
然後,很快的,我把這句話拋諸腦後。至於原因,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。或許是我糊塗把它丟低了吧,又或許,是我被現實蒙蔽了。不用錢這樣不設實際的事,讓它成為過去就好,腦袋裡只需要留下那些「應該」要有的。現在的我驚覺,這句話是不是事實,有沒有可能實現,根本一點也不重要。這句話所想表達的,是一種對現實的控訴,是一種對幻想的追求。又有誰不知道旅遊不可能不需要錢。
今年寒假我去了兩次旅行,先去了日本大阪,然後到了新加坡,兩躺旅程不過相差兩星期多。說到這,仿佛有點奢侈,但是旅行的價值是不能被取代的,只好在平時節約點吧。日本我在這一兩年也有去過,但不管去多少次也同樣叫人流連忘返。至於新加坡,上次到訪已經是我孩童時的事了,這次可說是新的體驗。兩個城市給我的印象真的是非常不同。
先說大阪,摩登的街道,熱鬧但不煩囂。縱使冬季的寒風凌厲,但街上的生氣彷彿懂得聚成一束,成為心中的一絲暖流。日本人有禮的文化,相信每個人都清楚知道,從我第一次來到日本開始,一直都沒變,這裡就不多花筆墨了。但有一點是值得一提的,就是每位店員的笑容。從我踏入店鋪的一刻,我就有點在意。先是感到奇怪,接著是一絲的感慨。雖然日本人的英文多不流利,有時根本不懂得跟你溝通,但他也會盡全力,運用身體語言,或是有限度的英文生字,跟你說明。從來不覺是硬銷,而且笑容長駐。我有次來到一間服飾店,試穿了數件襯衣圍巾,但最後因為款式不對而空手離開。店員仍然露出一面可惜的微笑,就像跟你說「對不起我們沒有令你滿意的款式。」。對,這並不誇張,也沒偏袒或先入為主,我是真的這樣覺得。對於一開始奇怪的感覺,我反而覺得不好意思。這樣的微笑,現在的香港有機會做到嗎。
至於新加坡,首先要說的是它作為多文族城市這一點。不管是馬來西亞人、印度人、華人還是白人,在市内可說是隨處可見。而且最為特別的是,市內有些地區是特地為不同的文族的居民而設。不要誤會,這不是要離間或有任何歧視意味。這一切,我認為都是為了方便不同的居民。以小印度為例,它就是一個極具印度色彩,印度文化濃厚的一個區域,吸引了不少印度裔居民聚居於此。走在路上,眼見大多婦女都穿著顏色奪目的紗麗,兩側商舖都在展示著這印度傳統服飾。此外,亦不時碰見印度教堂和佛教堂。從裡面傳出的奏樂聲和經文念誦聲,為城市增添一點異國風情。這裡被稱為小印度,也不為過。
![]() |
新加坡 牛車水Chinatown |
另外新加坡給人的印象都是國際都會的模樣,但這次到訪,卻有一種本地文化為重的感覺。可能是因為這次入住的酒店在牛車水唐人街附近,看到的不再是密集的高樓大廈,而是平房、唐樓,和路邊小店。路邊串燒肉串、榴槤、黑咖啡、熟食市場,這些聽起來並不怎麼高尚,但可口、地道。本地人興高采烈的吃著喝著,我們也興高采烈的吃著喝著。
老巴剎熟食市場 |
旅行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拍照留念、打卡炫耀,或忘我的消費。旅行的真正意義是要感受生活,感受他人生活,然後把體會化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。有些事,不親自踏上他國土地,是無法感受的。看再多的旅遊介紹、文化專題也不過是紙上談兵,有的只是文字,但缺乏味道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這句話來到我們身處的年代,仍多少有它的道理。
期待下一次的旅程。
SEI 18-1-2014
寫於從新加坡回程的飛機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